2009-04-11 09:42:03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跟贴 12 条 手机看新闻
中国青年报4月11日报道 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小冯最近遇到了一件很纠结的事。班上要举行一场关于“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可行”的辩论赛,她本人是很支持文理分科的,作为一个明显偏科的学生,她本身就是文理分科的受益者。然而,不幸的是,她被分配到了正方阵营,也就是认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可行的”。直到辩论赛的前一天,小冯的脑子里还满是“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不可行”的观点,她曾上网浏览了一些支持取消文理分科的评论,但是觉得这些观点大多站不住脚。
尽管小冯的观点还没有来得及扭过来,4月2日上午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一间教室里,2007级中文一班关于“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可行”的辩论赛还是如期举行了。
正反方的辩手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正方认为取消文理分科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精神和理科生的人文情怀,有助于教育公平,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有很多专业是只限于理科生报考或者只限于文科生报考。而反方辩手小陆则指出,文理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偏才、专才的选拔。对于正方提出的取消文理分科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观点,小陆认为,初中以及高一文理未分科时学习的各科知识已经满足了我们一生中基本的知识需要,至于深入的学习,可以等到大学时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对今后职业的选择、人生的追求,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
辩论的评委是在场的所有观众,由他们投票选出最后的胜利者。辩论以反方的胜利也就是“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不可行”这一观点的胜利而暂告一段落。
赛后,反方辩手小陆说,今天的取胜固然是因为我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论据充足,辩论技巧也比较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评委是所有的观众,我们取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讲到了他们的心坎上。我们并不是说服他们接受我们的观点,而是我们的观点就在他们的心里,我们只是将他们的观点说出来而已”。
作为过来人,大学生们对于“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这个问题的看法,真的像小陆说的那样一边倒吗?
厦大人文学院的小金同学打比方说,去泰国旅行度假当然好,但是,你有钱吗?有时间吗?即使有钱有时间,你办好出国护照了吗?这些都没有弄好的话,你出国旅游的美好愿望能实现吗?小金想表达的意思是: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就是这么一个美好、而在目前的教育体制、社会环境下不可行的愿景。
该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小张同学表示支持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他是一个文理成绩很均衡的学生,在高一文理未分科时,各科成绩都很优秀。高二分科时,迫于父母的压力而选择了理科,可是相较于那些明显偏理科的同学自己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成绩反而不如以前突出了。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不分科的话学习负担会加重?小张认为,既然学习的时间是一定的,那么学6科与9科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人文学院的小蓝同学不这么看。她说,其实大多数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科,根据科学家对人脑的研究,文理科的学习是由左右脑分工负责的,而左右脑的发展并非是同步的。她自认为是一个“具有明显的文科思维倾向”的学生,虽说高中的学习时间是一定的,但是学习理科让她感到十分吃力,因此在高一文理未分科时,由于要学9门课,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虽然在理科上花了很多时间,但事倍功半,自己也很烦恼,而且还占用了学习文科知识的时间。所以分科时,她毅然选择了文科。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文科的学习上,她“如鱼得水,事半功倍”,与学理科的效果截然相反。
管理学院的男生小于来自山东,他认为,取消文理分科就高考而言,总体上是对缺乏理科思维的学生不利。他2004年参加高考,因为新课改的原因,山东的高考增加了综合能力测试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理化生、政史地各个科目的一些浅显的知识,还有一些生活常识等,因此学校破天荒地在文理分科之后,给理科生开设了政史地课程,给文科生开设了理化生课程。“对于理科生而言,上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简直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从抽象的公式、实验中解脱出来,放松一下。因为理科生学习文科是比较简单的。”
小于的山东老乡、法学院的女生小孙回忆说,当时读文科的她在物理、化学、生物课上总是犯困,“对于那些这辈子可能都用不到的方程式、分子式、光学原理,看不懂也懒得费劲去看”。她说,如果真的取消了文理分科,很可能她就不会考入厦门大学这所名校了。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小张同学认为,从长远来看,取消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人为分科只是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的需要,目的是在短期内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理工科人才。目前,这种分科方式已不合时宜。但是,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如果只是单纯取消文理分科,而没有相应的配套改革,是不可能走远的。
小张说,他曾与同学们讨论过这个话题。大家倾向于可以删减高中课本中一些比较艰深生僻的知识,等上了大学确定专业方向后再学,相应地高考难度应该降低;也可以在高中采用选课制,就是学生从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学3门或4门,参加高考时也只考自己选择的科目,这就增强了学科学习的自由性,更大程度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小张认为,这种选课方式主要是基于有的同学并不是完全的偏理科或偏文科,他们可能擅长物理、化学和历史,但是人为的文理分科使他们只有两种选择,不是选文科就是选理科。
经济学院的小林同学则主张,用自主招生的方式招收有突出能力的专才、偏才,不能让他们埋没在现有的高考体制之下。但是,他也承认,这种方式不可能大范围地解决偏科学生的升学问题。 (通讯员 金露露 本报记者 陈强)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